音乐教学反思集锦15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音乐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音乐教学反思1“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朋友在这里”。短短的的五句歌词,简单明了,却蕴含了数数,找朋友游戏、一问一答等多种教育内容。
活动开始,以孤单的小熊要找朋友来激发幼儿的同情心,孩子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了活动中,“我在这里,我在这里”那种迫切想与小熊交朋友的心情充满了感动,可当我说小熊可能听不明白,我们再加一些动作时,孩子们更是想出了十几种方法与小熊打招呼,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在学唱歌曲阶段,我发现幼儿在一二三四五六七这几个字的发音上带永康腔特严重,于是,我临时对三四五这几个字的发音进行了重点练习,效果甚好。经过教学,孩子们不但学会了演唱歌曲,还能用各种打招呼的动作按节奏跟朋友们一起跳舞,特别是最后一句歌词,我让孩子们互相拥抱,表示友好,孩子们更是体验到了同伴给予的热情和同伴一起学习的快乐。但上课时,我有一点疏忽,就是在进行最后一次邀请游戏时,有三个小朋友没请完,我就草草收场了,还说,没请到的小朋友我们下次再玩。可课后,赵汝怡小朋友哭得很伤心,说:“老师,小朋友为什么不请我呀,呜呜……”
我已关注到孩子还没全部参与完游戏,为什么要草草结束这堂课呢?我连忙向汝怡道歉,并自己打扮成小熊邀请她一起跳完整个舞蹈,虽然可汝怡笑了,可我反思,关注每一个幼儿,用心呵护每一个孩子,是作为教师的我应该做到的
音乐教学反思2本课的重点是同学们能够用欢快的情绪去演唱歌曲,为了达到这一重点要求,本堂课主要设计是以一场春天的音乐会为主线展开的,从四位音乐家分别演出到合奏将音乐会推向高潮,直至最后大家对这场美妙音乐会的赞叹贯穿起来的,以情感的推动引导孩子们对音乐会的喜爱,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期间还利用了声频作为辅助,让同学们比较容易模仿和理解,《春天音乐会》教学反思。本课难点是八分休止符的运用,让孩子们唱准八分休止符以及八分休止符起到的效果,在解决这个难点的问题上,学习歌曲之前,我运用了节奏型的训练,为学习歌曲做铺垫,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根据新课标的课程内容,要求学生学会感受和欣赏音乐、表现、创造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内容。
一、感受和欣赏音乐:本课的导入我利用了声频和视频作为引导,希望同学们感受感自然,引发学习兴趣,教学反思《《春天音乐会》教学反思》。学习歌曲之前,主要也是采用了听学法的方式,先让同学们欣赏音乐,听音乐、说感受,对于三年级同学基本可以听出歌曲的旋律,节奏,速度,情绪,拍子等。
二、表现: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让同学们表现自己,也多处运用了让同学模仿或老师提问的方式,不管同学们回答是否准确,都先给予肯定,但是还是只有个别同学能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达不到整体效果,在这方面还是需要各位经验丰富的老师给予指点。
三、创造:三年级学生对创造的要求是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生活界的声音,在本课中,我运用了让同学模仿自然界声音作为体现,这一环节同学们还是比较喜欢参与的,也基本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对三年级孩子其中有这样一点要求,要求同学们用合适的音乐作为背景,为儿歌或者诗朗诵配乐,对于我校的孩子,目前对于这一点整处于引导期,大部分孩子不能独立完成,所以在本课中,我为他们找了固定的古诗以及古诗词歌曲,让他们先欣赏感受,相信当他们能够欣赏和说出感受后,不久变会自己为诗词配背景音乐,当然这一点还在学习体验当中。
本堂课结束之后,我最大的体会感受就是,不能整体的很好的掌控同学们的声音,个别同学是可以用老师要求的声音去演唱歌曲的,但是很有同学还是达不到这一要求,还有部分同学音准存在一些问题,我想在今后的课堂上,多带领孩子进行视唱等方面练习音准的训练,希望有所突破,在这里也希望各位老师能够多多提宝贵意见,以便于我更快的成长,让孩子们愉快的学到更多音乐方面的知识
音乐教学反思3音乐教学应该充分体现其育人功能,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热爱生活和具有鲜活个体的摇篮。反思《小瓜棚》的教学,我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整个教学过程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感受、体验、想象、表现的机会,从而能够充分展示才华、挖掘潜力、释放情感、体验成功。
一、关注学生及其情感。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创设了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关注学生的情感,从谈话中、表扬中、活动中充分让学生说、玩、唱、跳、想象和创造,孩子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新《标准》中提到: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发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充分感受和表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的要点。本课把感知放在重要位置。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也是艺术实践最重要的过程,因而要从听入手,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熟悉音乐的旋律,再引导学生从歌词中感受歌曲的情感,通过想象和模仿感受歌曲所反映的生活。最后通过学生的感知,引导学生从唱、跳、伴奏和创造等方面来表现音乐的美。另外,本节课也给了很多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每个学生既是创作者又是表演者和欣赏者。
但是本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如学生学习歌曲的方式还可以更灵活多样,以更大的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歌谱的学习上时间过长,应该充分相信五年级学生的能力,比较简单的旋律教师只需稍做引导就可学生自主学习。
音乐教学反思4一开始,我就强调,同学们今天是来参加音乐会的,想参加我的 音乐会也可以,要“买”门票,其实就是教师拍节奏能对者就可以参加了,学生的兴趣也一下子就提起来了。再者,向学生介绍什么是音乐会,视频欣赏一目了然。接着,对参加音乐会的小观众进行测试
近日,为了配合市音乐教研室推行的小学音乐精品课程的开展,我校积极开展了相关的教学工作。在科组老师协商下,我负责欣赏课的教学,教学内容是《单簧管波尔卡》和《青蛙音乐会》,在分析教材后,我觉得针对与二年级的学生,如果单一的来欣赏这两首乐曲,会很单调同时也很难把内容上的丰富多彩。在经过自己深思熟虑的思考后,我以小小音乐会为主线,让学生参与到音乐会中来,做观众也好,做嘉宾表演也好,反正一点,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一开始,我就强调,同学们今天是来参加音乐会的,想参加我的 音乐会也可以,要“买”门票,其实就是教师拍节奏能对者就可以参加了,学生的兴趣也一下子就提起来 ……此处隐藏6000个字……,提出这样的学习思路后,学生学起来感觉很轻松了。
这一课,我抓住全诗中“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直抒胸臆的中心诗句,让学生在自由朗读的过程中提出质疑问题:“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长江有‘母亲的情怀’?”然后再让学生结合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分别表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以及“长江有母亲的情怀”的诗句进行品读。
在品读诗歌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长江的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以及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的伟大精神。这一教学环节,学生主动质疑,主动解决问题,把握住了诗歌的结构特点,同时诗歌内容学生自己基本能理解,能体会长江的精神。引导学生描绘长江奔腾前进的情景,让学生把对诗句的理解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教学展开的第二部分是进行句子练习。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主动查阅自己不知的想要知道的内容,这时需要把自己查阅的资料结合具体内容简短的完整的说出来,这时不但检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锻炼了他们的删选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还是和以前一样,主动查阅资料的同学还是那些,看来还要对其他的同学再加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音乐教学反思13《大雨和小雨》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并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小草笑嘻嘻”隐喻了雨水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歌曲音域只有六度,旋律流畅、节奏简单,音乐形象鲜明,富有儿。。。
《大雨和小雨》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并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小草笑嘻嘻”隐喻了雨水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歌曲音域只有六度,旋律流畅、节奏简单,音乐形象鲜明,富有儿童特点。
本单元的主题是有趣的声音世界。声音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感受到的一种自然现象。课的开始,我先启发学生“观察”与“倾听”课堂中发出的各种声音,并模仿这些声音。然后让学生聆听一种自然现象——雨,再引导学生听出雨声力度的不同——大雨(f)和小雨(p),以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歌曲《大雨和小雨》。
在朗读歌词环节中,我先按照歌曲的节奏型进行示范朗读,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再让学生分句跟我进行模读。在学生们正确掌握好节奏后,多给学生聆听歌曲的机会,使他们进一步的感受音乐。在教唱歌曲环节,我没有一句一句的进行教唱,而是通过多次聆听歌曲旋律,使学生们自主的进行学习。
在歌曲处理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强(f)和弱(p)的对比,来表现出大雨和小雨在音响效果中的区别,并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辅助教学,如一种形式是:当唱到大雨时,让学生们扬起手,唱到小雨时,让学生们放下手。另一种形式是:表现大雨时,让学生们站起来,当表现小雨时,让学生们坐下来。这种边唱边表演的形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这节课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使得整堂课气氛活跃,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通过音乐艺术的感染,能起到教育、审美、愉悦的功能。音乐教学要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魅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美感,感觉美,欣赏美。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对于小学阶段低年级的儿童,要重视听觉能力的培养。音乐是流动的艺术,要结合肢体语言进行教学,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边唱边表演,随着音乐做各种律动,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进行音乐美的熏陶。
音乐教学反思14《兔子舞》是一首活泼、热情的音乐,结构整齐,节奏鲜明,是一首时尚的流行音乐舞蹈。对于今天的幼儿来说流行音乐已不是大人们的事情了,那么如何将流行的音乐元素有机地整合到我们幼儿园的日常音乐教育教学中,成为幼儿自己的流行音乐一直成为我们探讨的问题。我在设计前充分考虑了孩子们的心理需求,他们需要被肯定,被认可,去释放!在活动中我始终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并创设了特定的情境,让孩子们戴上小兔头饰,教师做兔妈妈,使整个活动在温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因为和妈妈一起去森林玩耍,孩子们是多么开心。
我在图谱上特别标记来帮助幼儿记忆:左脚—画了一只左脚;右脚—画了一只右脚;跳跳—画了两只脚,向上的箭头;向前跳—向前的箭头。在跟音乐跳舞时,我增加了形式:集体、个别表演、男孩子、女孩子。找朋友与你一起跳舞时,我引导幼儿发现两个人跳舞和一个人跳舞的区别:
有时孩子很想表现,但不知往何处思索,这时我在活动中抛给他们一个智慧之球是多么重要。比如让孩子自由想象兔子是如何跳舞的,第一个小朋友往上跳了,我马上暗示孩子们从兔子跳舞的方向来表现,他们马上表现了往前,往后,往左,往右,旋转的小兔跳。我把他们的不同方向兔跳动作一串联,我们的兔子舞就创编好了,由于前面兔子舞舞步学跳时,我把握节奏,让它跟音乐一样,所以当孩子们配音乐跳舞时,错误、手忙脚乱的情况就变少了。
本次活动幼儿的兴趣从头到尾始终高涨,内容安排相对饱和。整个活动过程注重体验与感受、交流与挥发,真正达到了游戏中学习的目标,满足了幼儿活动与交往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要。
音乐教学反思15我反思我的教学:课堂中是否注重了听?是否在乐曲响起时加入自己对音乐的讲解而中断了学生的想象?是否试图让学生用文学语言描述他们对所听音乐的感受而忽略了听?是否为了帮助他们理解作品而不适度地用图片或者资料占据了他们音乐想象的空间?是否为了活跃气氛而牵强地让他们为音乐做表演?是否在音乐课上大讲诗歌、天文、地理、绘画这些行为我都有,而且也已经有所反省,我也想向所有的音乐老师们呼吁:请把听的权利还给学生,给学生一个完整的音乐感受!
那么,在这个到处都充满了音响的世界里,我们又应该如何倾听音乐呢?老师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倾听音乐呢?老师还需不需要给学生讲,给学生看呢?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坎姆贝尔教授提出了一些想法。美国教授的观点很值得我们借鉴,相信会对我们有些启示。
一、认识你周围的音响。
认知不同类型的音响是唤醒学生了解音乐的第一步,这种音乐音响带给学生的感染力是欣赏音乐最根本的出发点。音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所处地域的音乐文化,在他们充分了解之后,引导他们将其与源于其他地域的音乐加以对比,辨别不同风格之间的差异,从而使学生对各地域的音乐有更多的体验和理解。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们一起探索不同的音乐音响效果,对比不同的音响素材,来引导他们倾听音乐。在探索音响效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演奏乐器或歌唱,来获知音响的发生方式,了解到乐曲的组成方式,同时,了解到这些音乐与其诞生的文化背景的关系。通过聆听周围的音响、认真聆听自己的歌唱、观察演奏乐器或其他发音物体、了解世界各国民歌四个方面来感受自己周围的音乐世界。
二、倾听音乐。
通过三个层次的倾听精神集中地倾听音乐、有互动地倾听音乐、有表演欲望地倾听音乐,学生们可以更充分地认识到音乐的节奏节拍、旋律走向、和声色彩、织体变化、题材形式等等。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可以在音乐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不同层次地倾听音乐来学习音乐,了解音乐文化,这是非常具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学习音乐不仅仅是指学习音乐本身,还是指学习一种文化,一种蕴藏在音乐背后的对人类影响深远的文化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