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唯一听众》

时间:2024-08-16 16:20:57
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唯一听众》

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唯一听众》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唯一听众》,欢迎大家分享。

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唯一听众》1

《唯一的听众》一文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在本课的学习中,要让在学生阅读文本感受人物的美好心灵基础上,体会作者通过人物言行、神态等刻画形象,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课堂导入所创设的情境如若能令学生产生质疑的兴趣,那么这个导入将会为整节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考主动性埋下伏笔。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首先注重了情境导入中引用课文首尾两段形成一个反差。让学生明显感觉到“我”由一个毫无自信的小提琴白痴到一个出色的小提琴手的转变。从而引入了这个转变的引导者————唯一的听众(切入课题)。在学生的朗读中,引发学生的思考“读了文段和课题之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随而,在学生的提问中,归纳成了本课教学的两个主要问题“唯一的听众她做做什么事?”“唯一的听众是一个怎样的人”

有了学生的自发的提问,那么学生在探究答案的过程中也是相对积极多了的。而对第一个问题的解答,在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阶段学生就可以掌握的了。不过为了能够对人物了解得更加的深入些,在接下来的环节中,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人物语言以及神态这两个方面去入手。这同时又能够为解决“唯一的听众是一个怎样的人”做好铺垫,所谓一举两得。

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刻感悟“老教授”的作为对我产生极大的鼓励,给予我成功的动力。我在学生深入研读人物语言、神态的句子前加入了那么一个片段:在文中找出一组能够体现“我”丧失自信的词语,以及一组体现我重燃信心的词语。并让学生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去感悟前后判若两人的“我”。从而引导学生得出了是“老教授”诗一般鼓励的语言,以及平静的眼神促成了“我”的成功这一思考方向。

在研读人物语言以及神态的环节中。充分的朗读是情感体会的重要渠道。对于“老教授”的语言,往往是先粗读谈体会;再细读品语气;最后运用理解到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从而让“老教授”的话变得有血有肉,其情感能够在朗读的语气中充分体现出来。除此之外,在品读“老教授”眼神时,我还加入了这样的环节进行延伸:每次平静眼神时,想象老教授当时的心理活动。这个环节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那三次平静的眼神背后的深情厚谊,还能力透纸背欣赏到“唯一的听众”那颗美好的心灵,从而又为第二个问题的解决铺设了台阶。

回想这节课,那个能够引发学生产生质疑的情境导入可以作为引子,而透过比较“我”的变化来将学生的思考方向引至把握人物语言、神态上来,可谓铺设了一条铁轨。而在其后的诵读以及思维拓展训练就提供了让学生体味的前进动力了。

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唯一听众》2

《唯一的听众》写了我——一个琴艺槽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而创造这一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她的真实身份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真诚无私的帮助。对于教材我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的思维为中心,从课文的整体入手,通过品词赏句来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通过语言、音乐等情景设置,让学生真实地游历于文中,感受高尚的人格,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中,我首先由悠扬、美妙的小提琴曲《月光曲》导入新课,引出问题:课题为什么要用“唯一”来修饰?她做了什么?以此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初步感受“我”在音乐方面由一个音乐白痴成长为了一个小提琴手的巨大变化,进而让学生明白老人的真实身份以及在小伙子面前所说的“聋子”其用意何在,从而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也把课文引向探究的重点。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感知后,再细细品读文章。通过以点带面,让学生抓住文中的三处对老人神态与语言的描写,通过交流,理解老教授的鼓励对“我”的激励作用,感受老教授爱护年轻人、培养年轻人的美好品质。懂得老教授谎称自己是聋子的良苦用心,从而让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明白写人文章应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感悟人物形象。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为学生习作奠定了基础。

对于老人给予“我”真诚无私地帮助,使“我”最终爱上了小提琴,站在了万众瞩目的舞台上。这一内容的理解学生也内化为一种情感,在这过程中安排读写练习,让学生发挥想象,填补课文空白,进而感化老人对我的帮助。虽然这一训练安排在课外,看似没有得到解决,实际上不但可以拓展学生思维,还可以延伸老人对“我”的无限关爱的深入理解,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又促使学生动情、动心去写,同时也是引导学生掌握学法,培养其想象能力的重要渠道,可谓是一举多得,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目标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对于经典诵读,我想对于每一个执教者来说确实比较费神:

一是内容的选择;

二是时机的渗透。

根据这篇课文的实际,我选择了两处:

一是在对老人第一处语言描写之后向学生渗透成功贵在坚持的真谛;

二是在课文的结尾处渗透了一些有关成功的格言。

虽然只有两处,也不知道是否适时、合理,但还是希望对学生有一点启迪和帮助。

但反思这一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

1、加强对学生品词赏句能力的培养。如文中老教授三次“平静的眼神”的含义,学生还体会的不深,对老教授这个人物的认识还没达到一定的高度。老师还可以引领学生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地体验感悟,最终让学生对老教授的认识从善良真诚上升为用心良苦、德高望重。

2、加强朗读指导,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比如课上在指导学生朗读老人语言、神态的语句时可以抓住重点词、句,多进行读法的指导,更多形式地进行反复地诵读,使学生在读中有所领悟,最终与作者产生共鸣。

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唯一听众》3

虽说之前已经上了一些课,但是这篇课文《唯一的听众》算是我第一次上的课本课文内容,所以在之前我也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所以这篇课文上得也算是比较顺利,但是问题也有很多。跟老师讨论的时候老师指出了我的问题,就是我自己说得太多,学生讲得太少,因为课堂是以学生主体,老师起的是引导作用。有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不应该着急,不要抢在学生面前将答案说出来,如果他们不能回答,就要做适当的引导了。

另一个问题就是我在课上的朗读环节比较少。实际上朗读的作用要比我想象中的要大。我一直都以为朗读不过是一个拖延时间或者酝酿情感的环节和方式而已,非常无聊。实际上我的想法是错误的。和我想象的相反,朗读的效果和作用要大得多。它可以让学生领会课文情感的同 ……此处隐藏4999个字……,我将进行以下的修改:以一个大问题总领全文: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妇人?让学生主找出有关的语句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汇报时让学生尽情的表达,我再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有关句子和段落重点点拨,进行朗读指导,体会老教授的关爱和鼓励是"我"刻苦练琴的巨大精神力量。最后总结写作方法——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这样的设计更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帮扶作用也得到体现,学生情感更加容易激发,对于问题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二,板书设计欠严谨,没有体现主要人物。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唯一的听众音乐白痴关爱语言鼓励神态真正的小提琴手沮丧自信这样的板书让学生误以为课文的主人公是"我",而实际上本课的主人公应该是老教授,因此,这样的板书是不严谨的。根据王老师的建议,板书应做如下的修改:唯一的听众关爱老人语言"耳聋"鼓励我神态白痴沮丧最有声望的教授小提琴手自信修改后的板书更能体现文章的写作思路,主要人物的品质得到更好的体现。特级教师孙双金曾说:"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思维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这番话道出了课堂教学的本质和精髓。

我想,每一次的反思就是让我们老师成为更出色的引领人,让学生在攀登"高山"过程中更快更轻松。我将不断反思,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唯一听众》8

《唯一的听众》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他的敬佩、感激之情。因此,课堂中,在出示导学提纲的基础上,让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点评、训练提升的模式进行学教学习。结束后,感受颇多。纵观整节课,我想从得与失这两方面反思一下:

一、成功之处

1.力求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和神态领悟和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对于本课理解上的另一个难点,也就是老教授的神态描写“她平静地望着我”这句话在文中重复出现了三次。她为什么平静地望着“我”,她望着“我”的时候,在想些什么?而“我”从那平静的眼神里能看到些什么?这些,课文都没写。怎么办呢?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让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后,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设身处地去感受一下当时人物可能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结果,学生的回答基本上能切合本文的主题,都能体会到老教授为了维持那个美丽的谎言,一再用平静的眼神鼓励作者的良苦用心。

2.读写整合,合理想象“我”的情感。

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及对比等方法的综合运用,让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及时进行肯定与点拨,让学生们深入的体会到老教授给予“我”的鼓励以及“我”对老教授的敬佩。尤其是文中省略号自然段的补白连写收到了好的效果。然后通过原文的再现,体会省略号的妙处。

3.力求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法指导,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努力达到“三给”,即给方法(自学提纲呈现);给内容(抓住重点语段);给时间(留给学生充分的自读自悟的读书时间)。学生在自主学习及合作交流的环节中,积极思考,讨论积极,敢于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

4.德育实施润物无声。

本课的德育实施点很多,如:老人的鼓励关爱,平易近人,体贴入微,我的刻苦努力,坚持不懈等等,但是统观起来就是——关爱与自信。所以,在课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每一次的小结都力求照顾到双方人物的感受,并在小结中提升情感,板书中体现出来,以求让学生得到心灵的震撼。

二、不足之处

1.整节课,对学生的自主性、全员性的体现仍需加强,对学生的牵引较多,老师对课文的分析过多,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过少,学生的朗读时间不够。本班学生朗读水平较差,学生不够大胆,不够自信。今后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朗读的训练和指导。

2.纵向推进式的教学留下的遗憾不得不让我重新思考这篇课文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如何让学生的思维更有深度?“要把深度的点定准了,而且这个深度要适合学生,要循序渐进。”根据这一理念,我再次研究这篇课文,发现了一个给我新灵感的关键——“变化”,整篇课文不都是围绕变化来叙述的吗?“我”的琴声是一种变化,“我”的心理活动是一种变化,老人的语言是一种变化,老人的神态又是一种变化。全文紧扣着这个字眼来体现人物的精神世界,我完全可以通过“变化”来解读文章。但是必须把两条线索紧密联系起来,纵向推进与横向教学相结合,抓住琴声的变化这一点,牵出老人和“我”在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变化,把这两者融合在一起。我想只有这样,学生在相同的情感体验中才能真正感受到人物的感情,人物的品质显得更加高尚,学生的思维相信会更加有深度,表述的语言也应该更加丰富。

3.对课文的钻研和对学生的研究不够深刻。没有对自读提示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教学。课堂前后衔接不紧密。因此我还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深入钻研教材,备好学生这本书。课余多读书,多学习,博采众长。

4.六年级的语文课,篇幅较长,在教学第二课时,因问题分析过多,课上到练笔处就下课了,导致了教学内容未能完整呈现。如何做就能达到轻负高效?它是我现在仍在思考探索的问题之一。

三、改进措施

这堂课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阅读教学中学生实践和感悟的重要性。不管是什么样的课,学生都必须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实实在在的,不是追求花样,也不是蜻蜓点水,应该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让他们在课堂中学有所获,学有所长!

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唯一听众》9

《唯一的听众》讲述的是一个被家人称作是音乐白痴的人,虽极大打击了他的自尊心,但是并没有泯灭他对小提琴的爱好。他躲到树林里练习拉琴,幸运地是他遇到了一位自称是聋人的老妇人,给予了无私的真诚的鼓励和肯定,消除了作者的顾虑,重拾了自信,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小提琴手。

课文情节很有戏剧性,极具感染力,孩子们都很感兴趣,而且这个善意而美丽的语言,也感动了每一位学生。

在教学时,我抓住了文中的两条线索展开教学,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

教学时,我还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复诵读,配上优美的音乐,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及其内涵。

本篇课文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可减少时间,如在学习老人的三次语言时,不必斟词酌句地去理解,课堂上,不必拘泥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应让学生在课堂中领悟、掌握文章的写作方法,读中悟写。再者强化篇的训练,让学生从文章的整体入手,有所悟,有所感,有所得,让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让学生恋上”语文味”。

通过教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应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特别是作为六年级的语文老师,工作之余,读书、学习,积淀、提升自己的语文学养,显得尤为重要。

《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唯一听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