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19 09:10:22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1

教学理念:

《动手做做看》选自人教版语文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第四单元。本单元的教育专题是“用心思考,勇于创造”。《动手做做看》是本组单元的首篇课文,用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的课文。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⑴ 认读10个生字。

⑵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2、过程与方法:

⑴ 通过自由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⑵ 鼓励学生用自己已有的识字方法去自主识字。

⑶ 通过朗读和实验认识“动手做做看”的意义。

⑷ 通过课外作业鼓励学生动手做做看。

3、情感与态度:

⑴ 感受动手做做看的乐趣,认识动手做做的意义。

⑵ 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读10个生字。学习“朗”、“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动手做做看”的意义。

教学准备:

1、生字卡。

2、做实验的用具。

课时安排 共两节课,上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儿歌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不知道同学们是否还记得一年级学的一首儿歌: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能做工,大脑能思考(生答)。

2、这首儿歌告诉我们,平时碰到什么问题,都要动脑筋思考,有时,还必须动手做做看。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3课《动手做做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儿歌创造情境,导入课文,一可以让学生兴趣盎然,使学生有“阅读期待”;二可以很自然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中去。

二、初读课文,认识新字

1、自由读,要求:

⑴ 圈出不认识的字。

⑵ 标出自然段。

2、识记生字:

⑴ 学生当小老师带读拼音。

⑵ 教师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比如: 朗:可联系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组词,如:朗读。

志:士+心。或编字谜。

漫:换偏旁:慢──漫。

鳞:为什么会是鱼字旁。

伊、琳、娜:是形声字。或做加法识记。

哎:为什么有口。

哄:做加法,口+共。

骗:马+扁。

⑶ 学生齐读带拼音的生字。

⑷ 变魔术:请学生闭上眼睛,老师拿出没有拼音的字卡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变化。再问学生少了拼音朋友,还认识这些字吗?紧接着让学生开火车读字。

⑸ 将生字宝宝送入课文中,让学生齐声读课文,看能否读通课文。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题,而二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所以在教本课生字时,我注重去启发学生自己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另外,通过小老师带读、齐读、开火车读、将生字送入课文中读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生字。

三、默读全文,小组讨论问题

1、贴出伊琳娜生气、高兴的头像,问学生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为什么高兴?

2、学生默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寻找答案。

3、学生分组交流答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默课,并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自由表达与交流的广阔空间,便于发挥各自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又利于培养学生倾听他人意见和积极合作的好习惯。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2

课情分析:

《动手做做看》主要写伊林娜在朗志万的启发和鼓励下,通过亲自动手做做看,终于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告诉我们,要敢于向权威挑战,不迷信,不盲从,勇于实践。文章情节简单,但却富于情趣;语言平实,却给人以启迪。故事紧紧围绕伊林娜的情绪变化顺势展开,我们要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读书探究的欲望,唤起学生的科学意识。

对于这一生活细节,孩子们有过想法但没有实践经历,强烈的好奇心会趋使他们兴趣盎然的走进文本,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反思,从而积淀成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抓住伊林娜的情绪变化的确语句,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动手实验进一步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伊林娜情绪变化的语句,探究感受故事的情趣,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课文的感情朗读、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准备:

金鱼卡片、图片、实验器材(鱼缸、金鱼、石头)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动手实验、朗读感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疑导入,启智慧之门。

1、揭题: 同学们,你们遇到问题是怎么办的?

生:动脑筋想。

生:还要动手做做看。

对!不但要动脑,还要动手做做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动手做做看。(板书课题)

2、学生质疑:

(1)课文主要写了谁?

(2)有学问的科学家跟伊琳娜会发生故事呢?

3、解决问一:伊琳娜和朗志万(出示生字卡片,随即学生字)

随机板书:朗志万和伊琳娜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组内交流识字收获: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

认的字,读字音,再组词,并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3、检查生字情况

(1)抽读: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必须快速记准字音),举手抢答组词。

(2)齐读:去拼音读(平翘舌、前后鼻音拼读一遍,连读三遍)。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多数学生能够认识15个生字,会写6个字,并能组两到三个词。

2、三分之二的同学能够做到正确、流利、比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 ……此处隐藏19445个字……读课题。

二、感知全文,疏通生字词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引导借助字典及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字词。读准字音。

2.生质疑,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协作完成。

漫出:流出来,过多了。

鳞:鱼类身体上的一块块小鳞片。用于护身游动时使用的。

哄骗:欺骗,瞎起哄。

3.着重指导个别易错字形。

鳞:左右结构,右下角为“夕”与“ ”。

漫:换部首比较“慢、蔓”。

娜:换部首比较“哪”。

4.师范读全文。

5.分角色朗读全文(女生读伊琳娜语言,男生读朗志万语言)。

三、再读课文,讨论理解

过渡:大家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朗志万出难题考同学们。

启发:说得真好,朗志万出了一道什么样的怪题?

生:杯里放一条金鱼为什么水不会漫出?

过渡:朗志万为什么要提出这道怪题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2~7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1)朗志万提出这道题后同学们怎么做?伊琳娜又是怎么做的?

(2)结果一样吗?从伊琳娜的言行中你们明白了什么?

(3)朗志万的话是什么含义?

2.分小组讨论、交流。

师相机适时巡视、指导。

过渡:刚才大家都讲座得很认真,现在请你们自由作答,你读懂什么内容大胆讲。

3.生自由汇报。

生A:老师我想解答第一题,同学们都纷纷猜测是由于鱼鳞起作用或者是金鱼把水喝了才会让水不漫出。而伊琳娜却不赞成,她经过妈妈提示后亲自做了实验来证明。

启发:说得真棒,还有谁来说。

生B:老师,我从伊琳娜的行为中知道了如果遇到难解的问题。只要我们肯实践还是可以得到真理。

生C:老师,我知道了无论什么事都不能盲听盲信,有疑问时要勇于实践获取真知,就像小马妈妈说的“凡事都要试试才行”。

……

小结:大家都说得真好。的确,当你有疑问或遇到疑难问题时不可偏听偏信,而应该用实践来检验。

4.出示朗志万的话,齐读。

启发:朗志万最后对伊琳娜所说的话是什么含义?

生A:我从他话中明白了只有亲自实践后才能知道真相到底怎样。

生B:我从中明白了不能因为他是某个名人而认为他们的话都对而全信,应当凭着自己的头脑,用实践来检验才会得到真理。

小结:说出了老师的心声,真棒。这正是所谓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那你们还知道哪些名人也是这样爱实践,勤动脑的吗?

四、延伸教育

1.生自由讲述收集的小故事。

2.你们从这些小故事中受到什么启发,今后遇到问题你们会怎么办?

生A:我也要像伊琳娜那样多动脑、动手。

生B:我会亲自去做做。

生C:如果不能亲自做,我也要找有关资料来证明。

……

五、总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同学们当我们遇到难题时,不要灰心,也不要偏听偏信或听信权威,而就多动脑,动手亲自去实验下,相信真相会在你们的手中。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板书:动手做做看)

上课之前,老师想讲一个故事给小朋友们听,看谁听得最专心。

故事内容:

法国有一个科学家,他的名字叫郎志万,有一天,他对几个小朋友说:“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但是,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有的小朋友说:“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郎志万都摇摇头说:“不对!”你们猜猜这是为什么?

1、聚精会神地听故事。

2、学生七嘴八舌谈自己的见解。 通过故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以便于在课文的探究与朗读中体会文章涵意。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吗?那就快来读读新课文吧!

教师巡视学生自学情况,以便随时给以帮助。

1、检查自学情况。你知道问题的答案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读读有关的句子。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

2、指导朗读第5和最后一自然段。(重点读好人物的语言)

3、课件出示这两段中出现的8个生字词:

伊 琳 娜 志

漫 哎 哄 骗

你能用“哄骗”说一句话吗?

小结:老师高兴地看到同学们的自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任务完成的又快又好。

1、学生用手指着字,自己朗读课文,寻求问题的答案。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是:金鱼放进去,杯里的水也会漫出来,从第5自然段中看出来的。 郎志万是故意骗小朋友的,从最后一段话中看出来的。

2、学生同桌在一起练读。指名朗读,评价。

3、认读出示的生字。师生合作读、同位读、小组读、男女赛读、开火车读。

指名3~4人说句子。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独立识字的能力。使学生在自己创设的较为熟悉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符合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原则。三、再读课文,体会理解 哄骗别人本来是一件不好的行为,科学家郎志万为什么要哄骗大家呢?让我们再来认认真真地读一遍课文,体会一下他的用意。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对其他学生提出听的要求。

相机认识剩下的3个生字。

课件出示生气和微笑两张头像,朗读屏幕上出示的句子,谈出对伊琳娜的看法。

1、读指定段的课文,重点读好文中对话。认真听,听后认真评议。

读后谈见解:

科学家是想让小朋友们明白:不能盲目相信别人的话,要动手做做看。

2、师生合作读,范读,小组分角色读,全班齐读。小组交流。

读评结合,可以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朗读过程中,对课文的朗读体现多元化。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反思,丰富内心感受。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4个上下结构的字“志、智、获、慧”。

提示:

“志”要写得上下匀称;

“智”要写得上宽下窄;

“获”要写得上小下大;

“慧”要写得上中下各占三分之一。

认真观察、练写生字。

五、语文实践 伊琳娜听了郎志万的话,可能会说……

小组交流,选代表班上交流,然后写下来。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